在庭院中闲聊,他有一个消息要说。
&esp;&esp;但先开口的却是王昌龄。
&esp;&esp;“你状元及策,起家校书郎,这两步已走对了,下一步便是要外放畿尉了?”
&esp;&esp;确实有所准备。”
&esp;&esp;大唐官场的升迁途径基本就是这样,校书郎、畿县县尉,有了这中枢、地方的基层资历,下一步才可调回来担任中层清望言官。
&esp;&esp;如颜真卿,十二年前便是校书郎,中间守孝三年,之后重考博学鸿词科,任畿尉,之后任御史、巡查陇右。看似官阶很低,但资历、名望已足,且才干有目共睹,其实已踏出关键一步,只要再迁一两次官就能突飞猛进,进入尚书、宰相的候选队列。
&esp;&esp;王昌龄原本也是打算这般升迁的,叹道:“校书郎我任了四年,博学鸿词登科,迁任汜水县尉,正九品下的官职。”
&esp;&esp;他语重心长,又提点道:“你有了功劳,不必再考吏部试也能迁官。但切记,不可贪图品级,宁可降品级,也一定要畿尉。宁要汜水尉,不要江宁丞啊。”
&esp;&esp;彼此才相识,王昌龄能做这种提醒其实殊为不易,无怪乎他交友满天下。
&esp;&esp;“谢王大兄提点。”薛白郑重致谢。
&esp;&esp;这些道理他虽然都知道,但只有在王昌龄身上才有深刻的体会。
&esp;&esp;大唐是关中本位,所有的财赋、资源、官位都是向关中倾斜的……除了这些年兵权流向边镇,其他一切都是优先供给关中,要想最快地往上爬,就得在畿县。
&esp;&esp;王昌龄见这少年听劝,欣慰地点了点头,叹道:“官场上的事,我也只能提醒你到这一步了,再往后的,我也教不了你,只能提醒你莫步我的后尘。”
&esp;&esp;那是在开元二十五年,他已入仕十年,正打算往监察御史迈出关键一步,恰逢朝中张九龄失势,李林甫拜相。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