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郭子仪停了一会才徐徐开口,又给出了一个名字。
&esp;&esp;“李岘。”
&esp;&esp;听到这个名字,颜真卿点了点头,陈希烈目露沉思。
&esp;&esp;李岘是何许人也?宗室大臣,太宗皇帝之玄孙,信安王第三子。
&esp;&esp;他宣慰过河东,曾与薛白约定会出兵支持河北,后又被调回长安当京兆尹,再得罪了杨国忠而被贬谪,可谓官途坎坷,可他仍然算是当今宗室大臣中最出色的一人。
&esp;&esp;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河南道转运使李峘便是李岘的兄长。
&esp;&esp;总得来说,这是一个与薛白还算有交情,又忠于宗室、方正贤良之人,是各方都能满意的拜相人选。
&esp;&esp;“李岘可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郭子仪道,“诸君以为如何?”
&esp;&esp;陈希烈迅速算了一下,若如此,宰相五人之中,他与韦见素联合,颜真卿与杜有邻一党,那遇到不决之事,就得各自争取李岘的支持了。
&esp;&esp;还算公允。
&esp;&esp;这当然不如现在三人执政的局面,但并非他不能接受的结果,因此,他没有马上回答,想看看旁人的态度。
&esp;&esp;“可。”
&esp;&esp;颜真卿表态的方式很简单,直接就把杜有邻、李岘的名字写在了奏章上。
&esp;&esp;陈希烈心想,只是写有何用,这奏折还未必能通过中书门下呢。
&esp;&esp;得看能商量出什么条件。
&esp;&esp;“还有一人。”
&esp;&esp;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下一刻,郭子仪又报出一个人名。
&esp;&esp;“李泌。”
&esp;&esp;“什么?”陈希烈最为诧异。
&esp;&esp;他诧异的并非是有人举荐李泌拜相,李泌年纪虽轻,却属实有这個资格,这没什么好惊讶的。
&esp;&esp;问题在于人数。
&esp;&esp;宰相虽然没有固定的人数,可一般是三或五人,方才算好的正是五个人,再加一个人,就是六人,显得有些冗余了。
&esp;&esp;这种冗余倒也没有什么章程,就是一种直觉,陈希烈直觉监国太子是想要设五个宰相。
&esp;&esp;“可。”
&esp;&esp;颜真卿毫不犹豫,继续运笔写了李泌的名字。
&esp;&esp;陈希烈看着这一幕,心里已经下定决心,自己是决不会同意的,多了李泌,政事堂可就太挤了,坐不下这么多人。
&esp;&esp;“多谢郭公举荐,皆为良相人选啊。”
&esp;&esp;颜真卿写了奏折,再看了一遍,觉得哪怕杜有邻略平庸了些,这个宰相的班底也算是非常不错了。
&esp;&esp;他径直拿出自己的官印,郑重其事地盖上。
&esp;&esp;郭子仪见状,笑呵呵地拿出了自己的官印,哈了一口气,也盖在了这份奏折上。
&esp;&esp;陈希烈眼皮一跳,抚须道:“恕我直言,只怕是不妥啊。”
&esp;&esp;郭子仪笑问道:“有何不妥?”
&esp;&esp;陈希烈想了想,没有拿最平庸的杜有邻说事,避免与薛白正面冲突,而是指着李泌的名字,说李泌曾参与忠王之乱,是罪臣,没有资格拜相。
&esp;&esp;郭子仪遂说他有所不知,李泌辅助殿下平叛,又在范阳屯田,为国立功。
&esp;&esp;陈希烈又说李泌还年轻,需要多磨砺,而朝堂中宰相已经很多了,以后再让李泌拜相也来得及。
&esp;&esp;到了这时候,他已经能够接受杜有邻、李岘两人拜相了。
&esp;&esp;但颜真卿、郭子仪两人,一个气格雄浑,一个不怒自威,当面逼迫,让他很难驳回这道奏折,他只好看向韦见素。
&esp;&esp;几次前往拜会,好不容易请出山的帮手,正是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
&esp;&esp;韦见素也正在看陈希烈,两人目光对视了一眼。
&esp;&esp;之后,韦见素点了点头,从袖子里拿出他的印章,“啪”地一声盖在了颜真卿的奏折上。
&esp;&esp;“你!”
&esp;&esp;陈希烈倏然站起,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不可置信。
&esp;&esp;“你们?”
&esp;&esp;“我们都老了。”韦见素拍了拍陈希烈的背,道:“得给这些年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