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1 / 2)

&esp;&esp;新来的县令看起来当真是个好官,只是时运不济,遇上县里出了人命案。

&esp;&esp;若不能早日结案,会影响政绩。

&esp;&esp;数日后,远赴琅琊的县尉将死者的侄儿王伯舆带来了县衙。

&esp;&esp;季汐开始升堂,审理王氏的案子。

&esp;&esp;有邻居目睹王氏往甑(蒸锅)里倒入白色粉末,而王氏手上装白色粉末的盒子原是装铅粉的盒子。

&esp;&esp;因为有目击者,且在王氏的房中又搜出了铅粉,罪证确凿。

&esp;&esp;案子已经很清晰了。

&esp;&esp;这次升堂的目的,主要是在苦主面前询问王氏母子的作案动机。

&esp;&esp;王氏拒不招供,眼中满是怨恨。

&esp;&esp;王氏的儿子怕母亲会被用刑,招供道:“回禀县令,堂弟的父亲,也就是我大伯早逝,是家父抚养他长大的。

&esp;&esp;他天资聪颖,深得家父喜爱。

&esp;&esp;明明我才是父亲的儿子,父亲却更看重只比我小一岁的堂弟。

&esp;&esp;吃的穿的用的都先紧着他。

&esp;&esp;街坊邻居都传家父对堂弟爱如亲子,堂弟对家父也十分孝顺,传为了佳话。

&esp;&esp;可我这亲子的待遇却不如堂弟。

&esp;&esp;家中资源一度向他倾斜,可他又不是我亲兄弟,凭什么?

&esp;&esp;就凭他父亲死的早?

&esp;&esp;堂弟名声在外,十七岁的时候得东莱郡守的赏识,征召他担任府吏。

&esp;&esp;我家养他这么多年也该到头了。

&esp;&esp;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没干多久就辞官不干了,理由是不喜欢当府吏。

&esp;&esp;我家又得继续养着他。

&esp;&esp;这些年他在外游学开销巨大,一应开支都是我家供着。

&esp;&esp;而我换根新毛笔的钱都没有。

&esp;&esp;家父给他花钱十分痛快,对我和母亲却十分吝啬。

&esp;&esp;有这样的父亲,不要也罢。

&esp;&esp;数月前,出外游学的堂弟捎来了家父爱吃的酸菜。

&esp;&esp;我便怂恿母亲往酸菜里放铅粉。

&esp;&esp;县令,我才是毒死王翁的主谋,母亲他是被我逼迫的。”

&esp;&esp;说到这里,已经是带上了哭腔。

&esp;&esp;王氏听到这里,不愿意让儿子替她顶罪,终于肯开口了:“县令容禀,这事和我儿无关。

&esp;&esp;都是我一个人干的,他毫不知情。

&esp;&esp;王翁太过于偏心,民妇气不过,一时糊涂就动了歪心思。”

&esp;&esp;她的郎君富养侄子,穷养亲子。

&esp;&esp;侄子没继承权,只要郎君死了,家中财产就都是她儿子的了。

&esp;&esp;这便是她的杀人动机。

&esp;&esp;季汐问道:“你为何要嫁祸给王基,又是如何嫁祸的?”

&esp;&esp;明知顾问,只是为了走流程。

&esp;&esp;王氏母子如果不来报官,王翁就会被当成病逝,不会东窗事发也就不会变成刑事案件。

&esp;&esp;报官和自投罗网也没多大区别。

&esp;&esp;从宋神医的口供来看,是王氏主动向王翁提出要请宋神医来家中吃饭的。

&esp;&esp;这是故意要往刑事案件上靠。

&esp;&esp;王氏当真就那么恨王基,宁愿冒着东窗事发的风险也要将杀人的罪名嫁祸给王基?

&esp;&esp;不论真相如何,这些都是要记录在卷宗里的。

&esp;&esp;王氏眼神躲闪,小声嘀咕道:“这不是看新来的县令年少,好糊弄吗?能一举铲除王基,多好的事儿?”

&esp;&esp;她也没想到她往甑里倒铅粉的时候,会被邻居给看见啊。

&esp;&esp;季汐没听清,说道:“大点声。”

&esp;&esp;王氏的声音太小,就只有站在她旁边的王伯舆听见了。

&esp;&esp;王伯舆不着痕迹的离王氏远了些。

&esp;&esp;他在回曲城的路上就曾哭过,此刻还处在叔父去世的悲伤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