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原来是书里写的呀,众人这下安心了。
&esp;&esp;书在这个时代仍旧是奢侈品,刻印一本书的成本就要十六两白银,其售价可想而知。
&esp;&esp;根本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
&esp;&esp;就算能消费得起,买回家也看不懂,因为不识字。
&esp;&esp;姜舒月之所以选左宝树做助手,就是因为整个田庄,只他一人略识些字。
&esp;&esp;百姓不识字,也买不起书,却对读书识字的人格外信服。
&esp;&esp;一提到书,所有人脸上的疑惑都消失了。
&esp;&esp;恰在此时,冯巧儿出来找姜舒月,说二房的大姑娘到了。
&esp;&esp;姜舒月对众人道:“农时不等人,你们先回去,告诉邻里一声,有愿意试种的,太阳快下山的时候过来找我拿种子。拿到种子,立刻下地,趁凉快赶紧播种。再晚,恐怕会误了冬小麦的事。”
&esp;&esp;再次提醒:“深种麦,浅种豆。五月豆,半边露。苗距,看我刚才的示范。”
&esp;&esp;说完匆匆离开,并没回家,而是跑去玉米地看。
&esp;&esp;上回来,玉米秧的叶尖还有些枯黄,这回已经全绿了。茎秆长高了一些,也在合理范围之内。
&esp;&esp;“姑娘,你看,苞谷抽穗了,长势很好!”左宝树指着其中一株玉米秧苗给姜舒月看。
&esp;&esp;姜舒月检查过,也笑了:“你做得不错。”
&esp;&esp;左宝树眼中泛起亮光:“我找种过苞谷的庄稼把式来看,他们都说没见过长得如此壮实,个头却矮的苞谷。还说今年这片地里的苞谷,一定大丰收,侍弄好了,亩产五百斤能有。”
&esp;&esp;区区五百斤么?可不止。
&esp;&esp;玉米地已经缓过来了,姜舒月没再逗留,跟着冯巧儿返回小院。
&esp;&esp;第44章 堂姐
&esp;&esp;马车照例进不来,舒心是被婆子背下山的,她简直不敢想象舒月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怎么在这里生活。
&esp;&esp;站在院外,看着粗糙的青砖围墙和瓦房,舒心抽了抽嘴角。
&esp;&esp;进到院中,看见满院子的蔬菜瓜果,又觉得好像还可以。
&esp;&esp;很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野情趣。
&esp;&esp;想到陶渊明的诗,就不可避免地想起,上辈子住过的圆明园。
&esp;&esp;与圣祖爷一样,胤禛非常重视农桑,圆明园西北面的景观几乎都与农事有关。
&esp;&esp;她经常去的两处,是稻田和菜圃,后来改名淡泊宁静、杏花春馆。
&esp;&esp;名字改得再文雅,也是一处种庄稼,一处种菜果。
&esp;&esp;每年的二月二,胤禛再忙都会抽空去扶犁,亲自耕田。
&esp;&esp;她一般也会跟着去。
&esp;&esp;春天耕地,夏天插秧,等到收获的时候,还要参与稻谷的脱壳筛选。
&esp;&esp;除了种粮食,还种蔬菜水果。
&esp;&esp;作为皇后,她每年要主持亲蚕礼,过程复杂到令人头疼。
&esp;&esp;别的皇后主持亲蚕礼,把仪式走完就行了,胤禛却要求她去圆明园亲自养蚕,亲自抽丝剥茧,还要亲自织布做衣裳。
&esp;&esp;她和胤禛的袜子,很多都是用她织的布,由她亲手缝制。
&esp;&esp;世人只道皇上累,她却累死在了胤禛前面。
&esp;&esp;那是一个怎样的男人啊,没有口腹之欲,甚少情欲,对自己要求极严,对别人的要求更严。
&esp;&esp;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爱恨分明,心狠手辣。
&esp;&esp;不见菩萨心肠,唯有霹雳手段。
&esp;&esp;很遗憾,她并非他所爱,还与他相看两厌,这才有了后来一系列的悲惨遭遇。
&esp;&esp;李氏和年氏,还有后来走上人生巅峰的钮祜禄氏,都非他所爱。
&esp;&esp;舒心觉得,被胤禛真正爱过的人,只有年羹尧和十三爷胤祥。
&esp;&esp;年羹尧恃宠而骄,被赐死。
&esp;&esp;十三爷鞠躬尽瘁,被累死。
&esp;&esp;总之,都难逃一死。
&esp;&esp;重活一回,她早已将名利看淡,只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