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荣妃告诉他,皇上打算提前给他指婚,嫡福晋的人选却不是从前相看好的董鄂氏。
&esp;&esp;老大和老四的福晋都是选秀之后确定的,不经过大选提前指婚,能有什么好的。
&esp;&esp;“门第倒是不差,比董鄂氏的出身还高些。”荣妃安慰三阿哥。
&esp;&esp;三阿哥挑眉问是谁家的,荣妃给他介绍:“伊尔根觉罗氏是安亲王的外孙女,与大福晋同族,只比你小两岁。”
&esp;&esp;尽管新年宫宴上计划失败,赔了夫人又折兵,三阿哥并没放弃投靠大阿哥,从而获取明党支持的这条路。
&esp;&esp;他还年轻,这一次不行,还有下一次。
&esp;&esp;机会不常有,结亲也算是一种吧。
&esp;&esp;三阿哥求了荣妃帮忙,打听一下这位伊尔根觉罗氏与大福晋关系如何。荣妃觉得儿子的方向找错了,奈何劝不住,只能替他打听。
&esp;&esp;打听来的结果是,有来往,能说得上话。
&esp;&esp;三阿哥觉得足够了。
&esp;&esp;大阿哥爱重大福晋,大福晋有什么要求,大阿哥能做到的一定满足。
&esp;&esp;只要新福晋能与大福晋说上话,三阿哥有信心重回大阿哥阵营,并且相信早晚有一天能被明相发现他的过人之处,取代大阿哥成为明党支持的对象。
&esp;&esp;荣妃不清楚儿子心中所想,一番细致的打听过后,心中升起忧虑:“我还听说这个伊尔根觉罗氏的性子不如大福晋温顺,很有些脾气。”
&esp;&esp;有本事的人都有脾气,三阿哥自己安慰自己。他现在一门心思想要通过大阿哥接近明党,尽快咸鱼翻身,哪有心情考虑这些。
&esp;&esp;见儿子无异议,再听皇上提起,荣妃只说好,全听皇上安排。
&esp;&esp;康熙对荣妃母子的反应很满意,之所以这样做,也有他的理由。
&esp;&esp;除了太子,康熙对其他皇子也很重视,具体表现为派人严密监控乾西所,将每个人的表现尽收眼底。
&esp;&esp;当初三阿哥与李氏勾搭,自以为能瞒天过海,哪里逃得过暗卫的眼睛。
&esp;&esp;在姜舒月听说之前,康熙已然知道了。
&esp;&esp;知道了也没有立刻采取行动,就是想考验一下老四,想看看他怎样处置。
&esp;&esp;结果老四还不知情,李氏身边的宫女先一步告到了老四媳妇那里。
&esp;&esp;老四媳妇也是个妙人,她没声张,而是让十四通知了德妃。德妃自来怕事,跑去钟粹宫找荣妃。
&esp;&esp;最后两妃联手,才算把事情压下。
&esp;&esp;家丑不可外扬,既然丑闻可控,冷处理是最好的办法。
&esp;&esp;老四媳妇年纪小,紧急处理完肯定要跟老四说。老四之后没有任何动作,仍旧专注于自己的差事,让康熙十分满意。
&esp;&esp;考验完老四,老三这边却不能不管。
&esp;&esp;对于三阿哥的评价,康熙与明珠不谋而合。
&esp;&esp;有小聪明,无大智慧,不足与之谋。
&esp;&esp;再加上老三天生有些口吃,着急的时候说话不利索,康熙对老三的观感始终一般。
&esp;&esp;之后在早朝站班,到户部办差,再次加深了康熙对三阿哥的刻板印象。
&esp;&esp;可老三再不成器,也是他的儿子,康熙做不到眼睁睁看着儿子走上歧路。
&esp;&esp;他很想管一管,奈何儿子大了,自己也没时间。
&esp;&esp;管一个太子,已然精疲力竭,再管老三,恐怕要荒废朝政。
&esp;&esp;有时候康熙在想,若是儿子们都像老四这般省事,该有多好。
&esp;&esp;他没时间管老三,荣妃又是个溺爱孩子的,只能寄希望于给老三寻一个知书达理,且厉害的福晋。
&esp;&esp;“我那个族妹哪里都好,就是性格刚烈了些,不然也不会拖到现在还没成亲。”大福晋听大阿哥说起皇上给三阿哥选定的福晋,着实吃了一惊。
&esp;&esp;之前都在乾西所住着,又同在南庑房上学,大阿哥对三阿哥的认识比大福晋深刻多了。
&esp;&esp;再加上这回新年宫宴的筹谋,哪怕对自己有利,大阿哥也很是看不上。
&esp;&esp;他爱重自己的福晋,老四也是,他们兄弟之间的明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