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李玉带人搬上来圆凳。
&esp;&esp;这有七八个人才挨着凳子边坐下来,最先开口的是一位老王爷,问道:“皇上最近龙体安康?”
&esp;&esp;康熙说道:“比前好了一些。”
&esp;&esp;老王爷倚老卖老地说:“还是该早定储君,皇上心里安稳了,龙体自然康健。”
&esp;&esp;“这些日子以来,朕每每思虑此事,以致深夜难眠,一时想到与胤礽多年君臣父子为何走到了今天这一地步?一时又想到这诺大江山难以托付,愁绪难下,才知这病牵连许多日。”康熙愁容满面,头上的白发也的确比前时多了些。
&esp;&esp;这让几位老王爷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皇上他这些年做得足够好了。
&esp;&esp;虽然晚年突然废储有些糊涂,但皇上膝下子嗣众多,且都出身好有能力,如此细想废掉暴戾不堪的太子再择贤者也不失为大清之幸事。
&esp;&esp;而内大臣和都统们有些惊喜,皇上终于松口立储了,自己追随的爷就要出头了,只是不知万岁爷属意者为谁?
&esp;&esp;要是---
&esp;&esp;“朕年老体弱,又是诸皇子之父,总很难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儿子。你们呢,”接过梁九功端来的热茶啜了一口,“都是朕信任提拔上来的人,平日里举荐大臣护卫朕的安全保卫大清国土,皆是为大清国立下过汗马功劳之人,立储之事尔等皆有发言倡议之权。朕之诸子从十五往上者,有担当得起卿等举奏之能者皆可举奏。你们说的有道理,朕便听从。”
&esp;&esp;里间竖着耳朵听的胤祝:哦豁,终于知道老头儿为什么要和他拭目以待了,这是要引蛇出洞啊。
&esp;&esp;第39章 众人心
&esp;&esp;胤禔圈禁之后, 立太子的风波并没有如同康熙预料中的平息下来,尽管他已经很清楚明白地表示出拒绝立即重立储君的想法,那些被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们还是一封又一封奏折, 一次又一次进谏。
&esp;&esp;康熙气着气着就心平气和了, 他倒要看看,除了胤禔,他这些儿子们中间哪个蹦哒的最欢。
&esp;&esp;不是想要太子吗?你们就说说自己心目中谁最适合当太子。
&esp;&esp;毕竟他就算立出来一个,近些日子来上蹿下跳的臣子也不会每个都满意吧。到时那一位太子,又会胤礽一般被其他的兄弟以及想要从龙之功的大臣逼得行事起来毫无顾忌。
&esp;&esp;康熙想的很好, 你们各有看好的皇子挺好挺好,且叫朕看一看, 朕还活得好好的,朕的臣子们未雨绸缪各又找的主子都是谁。
&esp;&esp;再一个, 众臣各有自己推举的皇子, 那议太子之事最后还是要搁置的。
&esp;&esp;而搁置就是康熙最想要的状态。
&esp;&esp;从心底里来说,目前哪个儿子康熙都不想立, 他一直以为这么多年自己跟底下的这些臣子都维持着不错的君臣关系, 没想到啊还没老糊涂呢,就被众人如此逼迫。
&esp;&esp;那些完全是被他从微贱提拔起来的臣子, 也都开始动摇了啊。
&esp;&esp;领侍卫内臣和在京都统们听到让推举太子,都懵了,皇上这棒槌下来, 怎么砸得他们回不过神来呢?
&esp;&esp;这些人都站起身,惶恐说着“不敢”。
&esp;&esp;老王爷们也劝。
&esp;&esp;“立储大事我们为人臣子的怎么敢胡乱发言做主?”
&esp;&esp;康熙抬了抬手,众人安静, 康熙说道:“立储大事事关大清,尔等皆为朝中股肱, 你们的意见朕自然要考虑。且立储一事,朕心里实在没有个一定的人选,不过你们也说了,皇子们都是好的,你们推举出来的想必是你们认可的储君,你们推举谁朕听从便是了。”
&esp;&esp;众人更加惶恐,但是告退后,却再也压抑不住脸上的兴奋表情。
&esp;&esp;刚走出宫门,阿灵阿就看马齐一眼,两人并排步行。
&esp;&esp;阿灵阿:“皇上这是真心的?”
&esp;&esp;马齐:“八九不离十,而且皇上都这么说了,咱们众人推举出贤者,皇上总不能耍赖不立。”
&esp;&esp;阿灵阿一想也是,“那我回去就联系能参与推举的内大臣。”
&esp;&esp;马齐叮嘱:“务必严密,要尽快。宗室内有名望的几位大臣,我去说。对了,还有汉大臣那边,几位汉人重臣也去维系一下。”
&esp;&esp;阿灵阿不屑道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