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情欲小说>高辣小说>盛唐挽歌> 盛唐挽歌 第961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盛唐挽歌 第961章(1 / 2)

说书的,唱戏的,喝酒的,叫卖的,什么样的人都有。

方重勇把自己的大胡子剃了,穿着灰色的布袍,头上顶着个幞头,装成一个科举士子的模样,在贡院对面一个名为“状元楼”的酒楼里面喝酒。

严庄小心翼翼的坐在他对面,陪着笑脸,生怕这里有什么人闹幺蛾子。

比如说,他们要是听到有人说方清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什么的,那就比较尴尬了。

“叔父,既然您与方清有旧,何不去求官?为何侄儿还要参加科举呢?”

忽然,旁边一桌传来一个变声期的童音,提到了“某个人”。

方重勇一边假装喝酒,一边竖起耳朵偷听。

“那不是一回事。”

一个有些耳熟的声音传来,好像在哪里听过。方重勇回头望去,正好与那人目光接触。

这踏马不是从前在安西任职过的李栖筠嘛,怎么到汴州来了?

李栖筠似乎认出了方重勇,拉起他侄子就走,但是被眼疾手快的张光晟拦住了。

“既是故人,为何要躲着我呢?”

方重勇叹了口气,做了个“请”的手势,邀请李栖筠和自己拼桌。

李栖筠只好硬着头皮坐了过来。

他本来只是送侄儿李华来汴州参加科举的,没想到居然跟方清碰了个面对面!

“李先生不是辞官回长安了么,怎么来汴州了?”

方重勇好奇问道,他记得李栖筠当年是跟李嗣业他们一起从安西那边过来的。但是李栖筠是文人,自然不可能跟着一起去打仗,于是就滞留长安了。

他老家就在长安。

只是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来汴州。说是送侄儿来此科举,倒也说得过去,只不过这种蹩脚的理由,还是太过于牵强了。

“自李宝臣入主长安以来,到今日已经两年有余了。李宝臣修仙不问政务,可是长安却是……一言难尽。”

李栖筠长叹一声,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

“愿闻其详。”

方重勇微微点头道。

李栖筠继续解释道:“长安朝堂昏暗,出入皆为世家子弟。已经多年未开科举了。朝廷的官位是有限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普通人岂有机会?至于民间疾苦,不提也罢。”

关中这两年其实并没有什么动荡,至少是没有大动荡。李宝臣修仙去了,经常人在华山,根本就不在长安。

李琬是傀儡皇帝,李宝臣的三个儿子掌控着关中的兵权,李史鱼和韦坚为宰相,关陇世家的人大量担任中枢官员。要说稳定,那也真是四平八稳。

想上桌,有能力上桌的人都上桌了,那能不稳定么?

但是,民间上升的通道,已经被彻底堵死,长安朝廷甚至连科举这种门面都不愿意装点一下了。朝堂风气糜烂,卖官鬻爵比比皆是。关中百姓因为前两年分田,还不至于说揭竿而起,只是赋税繁重苦不堪言。

并且,关中的人口在不断外流到潼关以东。

如今在关中,底层唯有从军,才有出路。大量寒门子弟迁徙到汴州参加科举以求上进。

没办法,时至今日只有汴州开科举,并且是真的“凭本事”择优录用,不看出身。

绝大多数的人,根本没有选择。

和平岁月比起战乱来,确实好不少。但是,和平岁月也未必都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也可能暮气沉沉。

关中之前只是因为死了一批权贵,空出来一部分土地资源,再加上人口急剧减少,无形中缓和了人地矛盾罢了。

没有战争,并不代表没有剥削压迫。关中那边应该改变的东西,依旧是没有任何变化。

李栖筠的侄儿李华听得一愣一愣的,他隐约猜出方重勇的身份了,吓得全身发抖。

刚刚,他还直呼其名来着。

“实不相瞒,最近本官倒是有件事头疼,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不知李先生对此有没有兴趣呢?”

方重勇微笑问道。

“不知,是什么事情呢?”

李栖筠面露疑惑之色,方清办事居然用得到他?那也真是稀奇事了。

“今夜本官在府衙设宴,你来了便知,这里不是聊大事的地方。”

方重勇依旧是不肯直说。

当然了,选择权在李栖筠自己这里,他要是不去赴宴,那就啥也没有。

既没有前程,也没有风险。

如果去了,并且把事情办成了,那么前程也就有了。

哪怕是故交,哪怕知道你有才华,不办点事情就想进官场,那些考科举的人会怎么想呢?

李栖筠其实看得很通透。

随后,方重勇便起身告辞。今天在酒楼里偷听了一下午,好像并没有人骂他这个权臣是乱臣贼子。不得不说,这科举的威力,还真是相当厉害。

恩荫(也叫门荫)里面带一个“恩”字,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皇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