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章(1 / 2)

农学署的构架宣布完后,姬安问了一句是否有人有意见,下方并无人出列表态,今天的朝议也就到此结束。

随后的政事堂议事中,姬安刚坐好,中书令吕绅便先开了口。

吕绅:“陛下怎么想到要设立农学署。”

姬安环视众人一圈,笑道:“劝课农桑本是朝廷职责,我看目前的农书都是私人著书,没有朝廷修书,就觉得该设立一个部门完善一下,更便于教导百姓农事。”

吕绅:“但各地的实际情况都有不同。”

姬安:“也有相通之处嘛。再者,还有农具的改良、创新、推广,有个专门的部门办事,州县作为配合,效率会高很多。”

吕绅没再说什么,左仆射潘济则接道:“陛下的想法是很好的,只是,怎么没先和臣等通个气,一同完善完善。”

姬安莞尔:“元宵假里不想打扰诸位爱卿,和大司马商量好便宣布了,在朝议上直接商议。诸位爱卿可是觉得哪里不妥,现在也可以提。”

然而这事的确没有可以反对之处,潘济只得说:“陛下和大司马思虑周详,臣无异议。只是臣辖吏部,这农学署的官员可要由吏部选派?”

姬安:“不急,先等等举荐。”

潘济应过是,这事就过去了。

这时,上官钧开口说:“中央军要搞一次选拔,周广世在礼部操办过两次科举,经验颇丰。下文给吏部,调他进枢密院协助选拔,再调盛隆接任礼部尚书。”

众人又是一阵惊讶。上官钧这不是商议的语气,明显是已经做好决定,只是通知一声。

不过,严格来说,官员调动不需要在政事堂商议。上官钧还兼尚书令,四品以上的官员调动只要姬安同意,旁人也说不得什么,能通知一声都算是出于尊重了。

潘济察觉上官钧在看自己,连忙应道:“下官回去便知会吏部。”

上官钧这才收回视线。

只是,震惊众人的事还没结束。

姬安接着拿出了孙氏的那一封“国书”给众人传看。

这是比前两件事更重量级的炸弹。

刘叔圭都不知道此事,忍不住惊讶地问:“陛下,这是何时……”

却是上官钧答道:“去年图国使团来的时候,孙氏也混进京里,亲自与陛下和我谈判。前两日我收到消息,图国已经改天换日,孙氏如今是摄政皇太后,这上面的东西,可以兑现了。”

众人听得倒抽一口气,纷纷露出不敢置信的惊喜。

枢密副使不禁提高音量:“那河关岂不就是……”

姬安笑着点头:“我和大司马已经商量好,开田的事得赶紧,还能赶得上春耕。”

上官钧配合著递给刘叔圭一本摺本,示意他念。

就是对河关开田事宜的详细安排。

众人恍恍惚惚地听完,都还犹如梦中。

庞侍中忍不住问:“消息准确吗?”

姬安:“图国的大使肯定会换,就等着新的大使带正式国书和新的约来吧。不过他们很可能会拖延一二,河关的春耕不能等,前两日我与大司马已经发了信过去,今日就要将这事落实下来,尽早派人和拨钱。”

于是就先议了这件事。

其实也没有多少需要议的地方,姬安和上官钧都已经考虑得很周全,只是众人签字实施而已。

等今天的事全部议完,姬安和上官钧离开之后。

吕绅看向御史大夫唐武:“唐公当初和图国使团谈判,可知圣上与大司马见到孙……太后之事?”

所有人都看向唐武。

唐武淡定摇头:“未曾听说。”

吕绅蹙眉道:“孙太后答应这样的条件,那我国必然也有同等付出,可刚才圣上与大司马都未说到是什么。”

刘叔圭插话说:“孙太后求助于圣上与大司马的事,必然与她能上位有关。如今她既已上位,说明我国的承诺已经达成。圣上与大司马不说,该是不需要用到我们,那我们知不知道也不重要。”

枢密副使接话道:“对,重要的是结果。赶紧发文吧,只要开了田,图国以后想拿回河关就难了。”

唐武微欠身:“五日假,御史台堆积不少公务,某先走一步。”

他当先离去,其余人也一个接一个跟上。

最后只剩下吕绅和潘济。

潘济挨到吕绅身旁,面露担忧地小小声说:“大司马把周广世调去枢密院,不会和那事有关吧,操办科举的经验能和中央军选拔搭上什么边。我担心……”

吕绅瞥他一眼:“我们和周广世既非同年、亦非同乡,平日更无深交,总查不到我们头上来。”

潘济抱怨一句:“没想到大司马看圣上看得这么严。”

吕绅冷声道:“大司马在控制圣上绕开政事堂,这不是好现象。”

人事任免权是一切权力的基础,哪怕四品以上官员需天子同意,但也是由吏部推举上报人选。可这次新设的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情欲小说